熔模鑄造的描述
發(fā)布者: 發(fā)布時間:2010/9/25 11:07:07 閱讀:次 【字體:
大中小】
熔模鑄造又稱"失蠟鑄造",通常是在蠟模表面涂上數層耐火材料,待其硬化干燥后,將其中的蠟模熔去而制成型殼,再經過焙燒,然后進行澆注,而獲得鑄件的一種方法,由于獲得的鑄件具有較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潔度,故又稱"熔模精密鑄造"
可用熔模鑄造法生產的合金種類有碳素鋼、合金鋼、耐熱合金、不銹鋼、精密合金、永磁合金、軸承合金、銅合金、鋁合金、鈦合金和球墨鑄鐵等。
熔模鑄件的形狀一般都比較復雜,鑄件上可鑄出孔的最小直徑可達0.5mm,鑄件的最小壁厚為0.3mm。在生產中可將一些原來由幾個零件組合而成的部件,通過改變零件的結構,設計成為整體零件而直接由熔模鑄造鑄出,以節(jié)省加工工時和金屬材料的消耗,使零件結構更為合理。
熔模鑄件的重量大多為零點幾十牛(即幾十克到幾公斤),太重的鑄件用熔模鑄造法生產較為麻煩,但目前生產大的熔模鑄件的重量已達800牛左右。
熔模鑄造工藝過程較復雜,且不易控制,使用和消耗的材料較貴,故它適用于生產形狀復雜、精度要求高、或很難進行其它加工的小型零件,如渦輪發(fā)動機的葉片等。
二、熔模的制造
熔模鑄造生產的第一個工序就是制造熔模,熔模是用來形成耐火型殼中型腔的模型,所以要獲得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潔度高的鑄件,首先熔模本身就應該具有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潔度。此外熔模本身的性能還應盡可能使隨后的制型殼等工序簡單易行。為得到上述高質量要求的熔模,除了應有好的壓型(壓制熔模的模具)外,還必須選擇合適的制模材料(簡稱模料)和合理的制模工藝。
1、模料
制模材料的性能不單應保證方便地制得尺寸精確和表面光潔度高,強度好,重量輕的熔模,它還應為型殼的制造和獲得良好鑄件創(chuàng)造條件。模料一般用蠟料、天然樹脂和塑料(合成樹脂)配制。凡主要用蠟料配制的模料稱為蠟基模料,它們的熔點較低,為60~70℃;凡主要用天然樹脂配制的模料稱為樹脂基模料,熔點稍高,約70~120℃。
2、模料的配制及回收
1) 模料的配制
配制模料的目的是將組成模料的各種原材料混合成均勻的一體,并使模料的狀態(tài)符合壓制熔模的要求。
配制時主要用加熱的方法使各種原材料熔化混合成一體,而后在冷卻情況下,將模料劇烈攪拌,使模料成為糊膏狀態(tài)供壓制熔模用。有時也有將模料熔化為液體直接澆注熔模的情況。
2)模料的回收。
使用樹脂基模料時,由于對熔模的質量要求高,大多用新材料配制模料壓制鑄件的熔模。而脫模后回收的模料,在重熔過濾后用來制作澆冒口系統的熔模。
使用蠟基模料時,脫模后所得的模料可以回收,再用來制造新的熔模?墒窃谘h(huán)使用時,模料的性能會變壞,脆性增大,灰分增多,流動性下降,收縮率增加,顏色由白變褐,這些主要與模料中硬脂酸的變質有關。因此,為了盡可能地恢復舊模料的原有性能,就要從舊模料中除去皂鹽,常用的方法有鹽酸(硫酸)處理法,活性白土處理法和電解回收法。